[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2-11-09 10:14:35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莫錦文 李思源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湘潭縣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農村面積較大,人口眾多,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下促進生態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第一場“硬仗”。
近年來,湘潭縣充分發揮立標打樣示范作用,創新思路、以點帶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建立農村垃圾處理付費制度、試點村級保潔“服務外包”模式、探索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行動”……各地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人居環境問題入手,下好“繡花功夫”,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大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經驗成果得到國省市的大力推介。

(易俗河鎮采取“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模式處理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治理走出“新路徑”
深秋時節,走進湘潭縣易俗河鎮谷洪村,移步是美景,入目皆清爽。在這里,村道潔凈如洗,院落美觀整齊,每家每戶的屋前角落,垃圾桶整齊擺放,已經找不到垃圾亂堆、蚊蠅亂飛的蹤跡。該村總支書記、村主任楚萬平一針見血,道出了個中緣由:“‘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模式的順利實施,既提升了村民的滿意度,也盤活了村集體經濟,一舉兩得?!?
今年7月,易俗河鎮人民政府與谷洪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成立的湘潭縣谷洪勞務服務有限公司簽署項目合同,項目內容為全鎮生活垃圾(共235個移動垃圾箱)的集中清運與寶塔中轉站的運行與維護,項目金額達99.8萬。至此,谷洪村成為易俗河鎮第一個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形式承建農村中小型項目的村。
一紙合同,帶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以往,生活垃圾治理和環境整治費用均由村級財政經費列支,面臨人員、車輛、管理等多方面的負擔,由于經費有限,垃圾運轉有時并不及時,群眾有抱怨,村干部也叫苦不迭?,F在,各村只需將收集到的生活垃圾就近傾倒至移動垃圾箱,谷洪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則及時派出人員車輛,將其轉運至垃圾中轉站。
易俗河鎮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朱強說:“工作進行整合打包后,既助推了我鎮鄉村振興上一個新臺階,又做好了本鎮的垃圾轉運工作,還節約運行成本近50萬元?!睂Υ?,楚萬平也深有同感,谷洪村的集體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易俗河鎮的“領頭羊”,原本便達70余萬元,在本項目的加持下,該村成為了全鎮第一個集體經濟破百萬的村?!斑@是一個良性的循環,環境衛生好了,村民的滿意度、參與度也相應提升了?!?

(花石鎮開展“百日行動” 讓荷花基地以最美環境迎接游客的到來)
“百日行動”守護“綠水青山”
今年三季度,湘潭縣按照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指揮部的工作要求,以清潔行動為基礎,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問題整改為抓手,綿綿發力,攻堅克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行動”深入推進。各鄉鎮重點圍繞村莊“四清”、鎮區“五治”、干道“三無”、河道整治、鄉村綠化、風貌管控、強基固本7大內容開展工作,村民群眾積極支持配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任務落細落地,營造了干凈、整潔、有序的蓮鄉環境。
毫不夸張地講,盛夏時節,花石鎮絕對是全國最美的地方之一,漫步萬畝荷塘,只見田田綠葉托著亭亭玉立的花,如綠紗托紅緞,漂浮在清澈的水面上,仿佛置身詩畫之中。今年7月底,2022年湘潭第八屆湘蓮文化節暨湘潭縣首屆旅游發展大會在這里舉行?;ㄊ傄源藶槠鯔C,組織開展“百日行動”之“雙聯共建、助力荷花節”活動,以最美環境迎接八方游客的到來。
花石鎮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趙銳告訴我們,自“百日行動”開展以來,花石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通過“村村響”廣播、網格微信群和召開村組會議,營造農村人居環境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該鎮先后開展集中整治行動3次,同時,采取鎮區保潔市場化運營、村級保潔“服務外包”模式,破解了長期以來農村環境的“臟亂差”難題,使農村人居環境衛生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記者從湘潭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指揮部了解到,在“百日行動”中,湘潭縣對標上級要求,進行了全面的問題摸排,共排查出六類問題215個,一一列出清單,通過動員會、推進會、督查督導、聯合執法、集中整治、文明勸導、志愿服務、宣傳發動等措施,全力整治整改,著力解決了一大批人民群眾十分關心的人居環境衛生重點難點問題,實現由全面清臟向全面治亂延伸,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攀升。
截至10月底,全縣村莊“四清”清理公共區域的垃圾和衛生死角8965處,清理垃圾6487.7噸,清理山塘5179口,清理房前屋后的雜物、空坪隙地雜草46897處;鎮區五治整治出店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靠、雜物亂堆亂放7968處,規范設置公益廣告645處,清理“牛皮癬”和廢棄標語(噴繪廣告)5463處,河道整治569千米,拆除 “空心房”“違建房”“危險房”86處,總面積12812平方米。

(青山河石鼓段河堤環境整潔、風景優美)
村容村貌提升繪出“詩畫田園”
石鼓鎮位于湘潭縣西南邊陲,距縣城70余公里。境內有涓水支流青山河和縣境最高峰昌山,還有石鼓青山嗩吶、石鼓油紙(布)傘等非遺項目,由于風光旖旎、文化獨特,石鼓鎮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旅游勝地”。11月2日,沿青山河石鼓段河堤一路前行,我們來到石鼓鎮福霄村,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之下,群眾在田間勞作、鳥雀在藍天起舞,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石鼓鎮徐徐展開。
“滴滴滴,收垃圾嘍……”當村上保潔車輛的喇叭聲漸近時,福霄村的村民們便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將自家的垃圾投放到車上。隨后,村保潔員再進行分揀,將可回收廢品運送至村上的垃圾分類減量處理中轉站。每個月,村干部還對各家各戶進行環境衛生積分評比,通過積分的累加,引導村民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要參與者、最大受益者。
今年以來,石鼓鎮試點建設“積分小超市”,在福霄村、栗梅村試點開展環境衛生積分制評比工作,全面推行人居環境整治“積分”管理,以村規民約為基礎,以村民“積分”為抓手,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同時,動員各村利用閑置場地建立資源減量化場地,由黨員管理可回收物品種類,聯系出價高的廢品回收站進行回收,并將賣廢品所得的錢作為村集體經濟入帳。
“此舉讓全鎮減少了10%的生活垃圾,降低了垃圾中轉的壓力,也為各村帶來了3000余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還提高了農戶的環保意識?!笔逆傉无k主任趙潤發表示,今年以來,石鼓鎮黨委、政府在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的基礎上,依托積分制做好“加法”,依托付費制做好“減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做好“乘法”,依托網格化管理做好“除法”,全鎮人居環境衛生得到持續改善。
憑欄聽涓江流水潺潺,河畔省級非遺“油紙傘”作坊內笑語聲濃。面對疫情沖擊,石鼓鎮油紙(布)傘通過電商渠道打開了一片新的發展天地。趙潤發說:“思路一轉天地寬,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樣如此,稍微轉換一下思路,帶來的變化是可喜的,群眾也是認可的?!?
(一審 張冕;二審 胡孟婷;三審 肖暢)
[責編:胡孟婷]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