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從“憂居”到“宜居” 夢想照進現實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2-10-15 11:01:17

【數據】2022年,湖南將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222個,完成既有住宅加裝電梯4000臺。根據最新統計,湖南省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52.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8.4平方米,增幅達13.4倍;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63.6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53.1平方米,增長超過6倍,無數家庭的住房面積實現了從“蝸居”到“宜居”的跨越。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房子于中國人來說,從來就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十年來,湖南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總定位不動搖,不斷完善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體系,逐步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長效機制,讓老百姓買得起房,買得到房,住得好房,居民滿意度不斷提升;通過房價“洼地”,助推形成湖南投資增長、市場平穩、人才流入、產業聚集、民生幸福、消費活躍的發展格局。

從自建房到商品房,從棚戶區到保障性住房,從商業貸款買房到公積金按揭購房,這十年,湖南人的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住空間和生活方式也得到了巨大改善,百姓的安居夢正照進現實。

買房

從商業貸款到公積金按揭

長沙市民王錦華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20世紀90年代,他在井灣子買了一套房,7樓,頂層。那個時候,長沙的住房盡管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大多還是個子“不高”的,七八層樓比較多,有地下車庫的很少,地上停車位也不多,小區里的綠化也一般般。

△長沙梅溪湖

進入21世紀后,長沙的住房建設進入了加速度,房子如雨后春筍般,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因為都是電梯房了。他羨慕起來了,于是,一家人一商量,2010年,他在河西四水廠附近買了一套房。18樓,有電梯,住在里面,推開窗可以看見湘江,心里的喜悅真是難以言表。

確實,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居住舒適的內涵和邊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如何提升生活品質上不斷探索。

2021年初,28歲朱文在長沙濱江板塊購入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去年添了二胎,四房成為‘剛需’,雖然背了房貸,卻是公積金貸款,利率比商業貸款低了不少,干勁十足!”朱文感嘆,向他這樣的“長漂”一族,能在熱門板塊購入四室一廳,真要感謝政府對“住房不炒”這一政策的貫徹實施。

回顧十年來長沙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2013至2015年,長沙房地產市場以去庫存政策為主,秉持“雙向調控、分類指導”的調控基調,長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2014年末至2015年長沙新建商品住宅銷量呈現回升之勢。

2016至2020年,長沙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有序上升。長沙積極落實中央精神,逐步扎緊調控政策籠子,相繼出臺“3·18”“5·20”“9·23”“6·25”等系列嚴厲調控政策,堅決遏制投機炒房,房地產市場迅速降溫,快速上漲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長沙房地產市場逐步進入“限購、限貸、限房價、限地價、限售”五限時代。

至2018年,投機炒房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市場逐步恢復理性,整體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助力實現住房“安居夢”,結合“房住不炒”原則,湖南科學調整了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在全面實現“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目標基礎上,持續打造了貸款“面簽當天即放款”、貸款“結清一次也不跑”、個人業務“24小時網上隨心辦”等系列改革。敢于突破,主動作為,在深化“長江中游城市群合作”“長株潭一體化”“湘贛邊一體化”的基礎上,湖南開放異地貸款借款人或借款人配偶本市戶籍限制,實現異地貸款“全國通”。

十年來,長沙房價收入比保持低位,在長沙,7年的家庭收入就可買一套住房。在民意調查中,長沙百姓居住滿意度持續提升。受益于低房價、優質教育資源等原因,長沙連續14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住房

居住環境煥然一新

除了像王錦華這種“重起爐灶”買新房的有相當一批人之外,還有一部分人住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里,也想住得更好一點,更舒服一點,但又因為住久了有感情了不想搬了,或者是經濟方面的原因沒法搬,那怎么辦呢?

辦法很快來了,那就是老小區改造。

岳陽市湘愛園片區建成時間早、規劃滯后,管線老化嚴重,部分線纜裸露,且小區內亂搭亂建情況較為普遍,許多居民還在房前屋后搭設臨時性設施、圈地種菜,小區公共空間受到嚴重擠壓,環境“臟亂差”,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群眾反映強烈。

同樣的“窘境”也發生在長沙天心區坡子街街道青山祠社區的中意宿舍?!靶^廣場以前坑坑洼洼,要多亂有多亂,私拉亂接的電線像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很長時間小區坪里還有個垃圾山,有些白色垃圾還掛在樹上,住在中意卻實在是不滿意?!笔忻駳W陽仲凱說。

△長沙市天心區裕南街街道白沙家園欣苑增設電梯。

這一切因老舊小區改造徹底改變。

湖南的不少地方在啟動老舊小區改造之前,廣泛召集樓棟組長、居民代表,召開屋場懇談會、磋商會,聚焦各類問題。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老舊小區改造不是“一錘子買賣”,后續管理和維護是改造效果可持續的關鍵。株洲市荷塘區對于改造后條件成熟的小區,積極引導成立業委會,協商引進有規模、有實力的物業公司;對于暫不具備引進物業公司的小區,實施“黨建引領、黨員示范、發動群眾、小區自治”治理思路,逐步完善小區治理長效機制。

作為全國最早開展農村危房改造的省份之一,湖南2009年就啟動了改造。

隆回縣花門街道石門村,81歲的分散供養特困戶范雙連,僅有一個在校讀書的孫兒相依為命?!罢哂曷丁辈ト?,范雙連一家告別破舊的土木結構老屋,于2019年底搬入新房。

惠民政策一線牽。按照“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的目標,2019年,湖南先后開展3輪住房安全性全覆蓋鑒定,并按照“應改盡改”的原則,及時將鑒定為C、D級危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4類重點對象”納入改造計劃。進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期,我省持續保持危房改造政策延續性,推動農村困人群眾住房安全問題“動態清零”,圍繞提升農民居住品質,逐步推進危房改造由“安居”向“宜居”轉變。

2012年-2022年,湖南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項目159萬戶,爭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50億元、省級財政補助資金68億元,實現了全省困難群眾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貢獻了力量,2018-2020年,我省該項工作連續三年獲國務院真抓實干激勵,工作經驗被國務院扶貧辦推介。

保障

從“憂居”到“宜居”

△洪江市高新區公租房圖片

在湖南湘潭市岳塘區和諧小區,居住在13棟1單元的胡淑容經歷有些坎坷。她是一名66歲失獨母親,單身離異,主要靠1000余元退休金和打點零工生活。之前在雨湖區與別人合租住房,月租金500元。對于她來講,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來往得多了,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知道了她家的情況,出了個主意,“去申請市里的公租房吧,環境好,租金也便宜?!?

2021年5月28日,湘潭市城區2021年第一批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公開抽簽儀式舉行。經抽簽搖號、公證環節,一批住房困難群眾喜圓“安居夢”,胡淑容也在其中,她成功搖號選到了該小區一套51.52平方米的房子,當天就拿到了鑰匙。7月中旬,胡淑容迫不及待地搬進了新家。除了冰箱和洗衣機是從出租房里搬來的,其他的家具電器都是新添置的。

△長沙市西文廟坪改造前后

2018年8月,長沙市西文廟坪棚改項目進場施工,該項目按照“留、改、拆結合,以留為主”的工作理念,在充分尊重歷史與現實的基礎上,通過對現有文物古跡、老舊公館、街巷肌理、檁梁磚瓦、一草一木進行保護和尊重;利用空間改造、業態更新、人群更新,準確把握符合生活方式轉換、產業方式更新以及發展方式中轉型升級的規律,最大限度地提升棚改項目的綜合價值,讓老百姓更具幸福感,讓老城區更有長沙味。

寧鄉市湖南湘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是湖南推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與管理,大幅改善居民住房條件的縮影。該公司員工王丹是外地來寧務工人員中的一員,也保障性租賃住房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

王丹曾經和她的閨蜜合租在距離公司近3公里的一個安置小區里,房間設施老舊,交通不便。聽說公司建設了保障性租賃住房,王丹第一時間向公司提出了租賃申請,公司的保障性租賃住房水、電、寬帶網絡等到戶,同時室內統一配備床鋪、衣柜、書桌、洗漱間、淋浴室、熱水房等生活用品和設施,建有公共洗衣區,健身房、書吧等員工娛樂休閑區域,讓王丹和她的姐妹們實現了拎包入住,并享受到了多方位的服務。

保障性租賃住房政策的實施實現了像王丹這樣的青年人“樓上安居,樓下樂業”的安居樂業夢。

據統計,近十年,湖南城鎮棚戶區改造開工199.6萬戶,近600萬棚戶區居民實現“出棚進樓”,棚戶區改造工作多次被國務院評為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區;公共租賃住房開工62.32萬套,公租房在保家庭達到110萬戶,低保低收入家庭依申請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同時,湖南保障性租賃住房開工8.36萬套,3.3萬戶新市民和青年人入住保障性租賃住房。

(一審:張云龍 二審:張馬良 三審:熊佳斌)

責編:張云龍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編輯:張云龍]

我要問

亚洲全裸美女寡妇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