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3-02-22 12:21:51
戴雪峰
轉眼間,母親已離開我們整整十年。
母親是農歷癸巳年(2013年)二月二十八日(陽歷4月8日)傍晚離世的,清明剛過,細雨霏霏。
醫院護士第一時間給我打來電話,我頓時驚呆了,進而近乎失態地在妻女面前失聲大哭。
當我攜妻女急匆匆趕到醫院時,母親余溫尚存,但天人永隔。醫生告訴我,因為心梗,毫無征兆,母親走得十分突然,但卻安詳平和。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規律,誰也無法抗拒,歲月流逝,父母之愛終有走向分離的那一刻,這個我懂。但生前面色紅潤、富態慈祥的母親走得那么匆忙,不給我們有半點心理準備,甚至不愿給兒女們添丁點兒麻煩,這才是我們倍感哀傷和追悔之處。
因為在家中排行最小,我呆在母親身邊的時間最長。特殊歲月中,父親時不時受到沖擊,哥姐們均在時代浪潮的裹挾之下早早地加入到上山下鄉的洪流之中。身為人師的父母,敬業于道,示范于鄰,幸得鄉風醇厚,倒也受人尊敬。后哥姐們相繼考入大學或回城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我也一步步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日子亮堂起來,母親的舒心寬慰寫在臉上,而當我們不經意間打量她時,青絲白發卻已悄然布滿母親的雙鬢。周邊的人稱羨母親福氣好、兒孫爭氣的時候,母親總是微微一笑。
常言道:若將歲月開成花,人生何處不芳華。這是一種可貴的生活態度。晚年誠心向佛的母親,更是對兒女們成家立業、就業升職、人生志趣的選擇顯得特別寬容開明,從不過多干預。
母親以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心懷善意、同情弱者、隱忍而不卑微、不媚俗、不張狂,對人生始終懷有美好的憧憬和希望,這是母親傳遞給兒女們的寶貴基因和人生品性。
我大學畢業就職省城機關時,有一陣子總想雄才經略,恨不得早點干出點名堂讓母親高興。記得剛參加工作那幾年,因為文學的夢想勃發于心,偶爾報端發幾篇短文,回家看望母親時總愛把那些個鉛印著我作品的報刊雜志帶給母親看,既是想博得母親的夸獎,也隱含著向人炫耀的虛榮。
知子莫若母,母親是知道我這點小心思的,她既不點破,也不掃我的面子,戴著眼鏡似乎很投入地讀著,然后微笑著端詳著我,問道:“寫文章累嗎?可別累壞了身體哦?!闭缫痪湓娎飳懙赖模簞e人關心你飛得高不高,而我只關心你飛得累不累。這是天底下所有母親的天性。
楊絳先生說:只有當生你養你的那個人走了之后,你才會真正感覺到這世間誰才是最關心愛護你的那個人。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半生已過,只此涼薄,誠哉斯言。
想寫點東西來紀念母親的愿望久矣。早幾年,應友人之邀,我重回父母執教一生的鄉下走上一圈,撿拾兒時承歡父母膝下的溫暖片段。青山依舊,物是人非,心中感慨無限。
冒著蒙蒙細雨,我特地沿著鄉間小道徜徉,時不時駐足觀望,兒時陪伴母親下河洗衣洗菜的畫面頓時浮現于我的腦海,母親的音容笑貌漸次清晰。
有那么一段時光,只有小小的我被母親帶在身邊成為陪伴,無論家訪還是外出開會,母親總是牽著我走門串戶,閑時給我講一些當時我還似懂非懂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薛平貴征西”的故事。
記憶中,母親從不過多涉及家世話題?,F在想來,出生于殷實之家的年輕的母親,在面對時代風云變幻的艱難歲月,是如何使自己變得那么堅韌和內心強大?或許,母親陪我慢慢長大,而我也用稚嫩和頑皮守護了母親曾經的一段寂寞時光啊。這種相依相守,不正是母子之間最溫暖的記憶和懷念么?
往事如煙,清風似訴,在山野寂寥的撫慰中,心靈愈發澄凈通透。兒時記憶中母親那份閑適從容,淡雅如菊,教會了我如何面對世事紛繁和得失榮辱。讓我在漫漫人生路上始終堅守善良本真,心存美好,知足感恩,無論順境逆境,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向上向善的人生激情。
歷盡千帆仍有夢,眉眼清歡是少年,這是母親的期許,也是我熱愛并努力追求的生命格局。人生百味,真正的平靜,并不是遠離車馬喧囂,而是內心修籬種菊。學會悅納自己,對生活溫柔以待,就一定能做更好的自己。
兩年前,耄耋之年的父親也追隨母親而去,兒女們合計著為父母修葺了墓筑。故土山崗,一種牽絆,成為我年年清明奔赴的念想。哥姐們囑我為父母撰寫墓志,勒石銘文,感念慈恩,春暉難報。今再奉上幾行文字,寄語春風,權當與父母的對話與傾訴……
十年,心香一瓣,祭奠我的母親。
癸卯兔年三月寫于長沙
責編:廖慧文
一審:廖慧文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 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編輯:廖慧文]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