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沙晚報·網站] 2023-04-10 09:49:32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攀
4月8日,“長沙城市設計公眾參與實施評估和監測提升”暨“城市行走”活動第三站走進長株潭綠心區,組織市民學生以“一日親歷”的形式,在實地探索中收集市民對城市規劃建設的意見。
在專家講解下,市民了解城市綠心的空間格局與未來綠心新生活。長沙晚報通訊員 李杼欣 供圖
綠心形成森林城市生態體系
將構建“全域美麗大花園”
當日,湖南省建筑設計集團副總規劃師、國土空間規劃院院長易維良,長沙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環境與城市景觀研究室主任工程師、風景園林高級工程師劉博,與參與活動的市民一起,在位于長株潭綠心核心區的石燕湖景區內,向大家介紹了《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的空間格局》和與綠道有關的相關知識。
處于綠心中央地帶的石燕湖景區,森林覆蓋率98%以上。據湖南省植物園長株潭城市生態站監測,過去5年,綠心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已形成森林城市生態體系。
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批復《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隨后,省市相關部門開展了長株潭生態綠心中央公園規劃設計,圍繞共建“全域美麗大花園”、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命共同體和“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融合空間,力促“山水精華、田園風光、共建共享、多彩呈現”,將綠心中央公園打造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城市群生態綠心、彰顯湖湘特色的長株潭中央客廳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品質共享空間。
在《長株潭城市群綠心地區總體規劃(2010—2030)》中,劃定綠心范圍528.32平方公里,其中長沙地區約306平方公里。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4月7日,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生態系統碳匯監測試點成果通過國內權威專家論證,可為長株潭綠心區實現“雙碳”目標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根據《湖南省2022年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點》要求,下一步,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生態系統碳匯監測試點將繼續擴大范圍,制定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技術標準,構建碳匯調查監測評估業務化體系,為全省全面開展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提供技術支撐,為國家生態系統碳匯監測體系建設提供“湖南經驗”。
綠心道路網暢通又美麗
計劃8月投入使用
作為長沙市“五個十大”工程中的“十大公共服務設施項目”之一,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綠道北起比亞迪路與振華路交會處,南至昭山途居露營基地,東至洞株路。如何才能較好地規劃好一張暢通又美麗的綠心道路網?
對此,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全力優化高快路網骨架,將在現有的京港澳高速、滬昆高速、長株高速、南三環和洞株公路等高快路網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南橫高速公路。其次是理順國省干道線形,將結合山河走勢和城鄉風貌,規劃G107、G354等特色風景路,構建與景觀高度協調的綠心“藤蔓式”道路體系;同時,結合綠心中央公園規劃、現有道路及景觀,規劃不同類型的綠道。
依據現狀地形地貌與山水林田湖資源,綠道以“綠野仙蹤”為指引,已被分成五種不同類型,分別為濱水綠道、田園綠道、苗圃綠道、花海綠道和森林綠道,意在設計出一個讓人們能夠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的空間,并在此基礎上打造出一個植被豐富的中央公園綠道,為長株潭城市群的綠肺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目前,綠道跳馬片區一期10.54公里綠道基本完成主體建設,濱水綠道、花海綠道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森林綠道、田園綠道和苗圃綠道建設進入沖刺階段,綠道一步一景,別有意趣,計劃于今年8月投入使用。
據了解,作為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生態展示窗口,綠道將串聯綠心地區旅游資源,在滿足游客服務功能的基礎上,打造“零碳未來生活”展示區。綠道二期規劃長約8.5公里,將圍繞綠道沿線的9個驛站,開展深度文旅元素的策劃、建造和運營。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部建成后,長株潭三市綠道將成網成片,總長度逾400公里,打造成全省示范綠道。
活動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行走活動,廣泛了解市民對長株潭綠心地區最熱切的期盼和最誠懇的建議,為規劃統籌謀劃好綠心地區系統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責編:尹鳳鳴
來源:長沙晚報·網站
[編輯:尹鳳鳴]
我要問